述职报告网>学校>教师>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

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

时间:2022-05-08 19:36:33 教师 我要投稿

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范文

  1、思想表现——忠于党,忠于教育事业

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范文

 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参加工作以来,热爱教育事业,恪守师德,爱岗敬业,为人师表,以教为乐,多年如一日,始终勤奋工作于教育教学第一线。能坚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,认真学习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,努力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科学进取,开拓创新,追求卓越。能自觉地把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、把个人荣辱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,深受学生爱戴、同事认可、领导信任。利用历史学科特点积极推进思想道德建设,成效显著,2004年以来连续被校评为“十个一工程先进个人”、“优秀班主任”、2005年我管理的高二15班被教育局评为“县先进班集体”。

  2、教育方面——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

  我做了12年班主任,尽心尽责,时时以“爱心、耐心、细心”贯穿始终,力求让学生在一种“宽松、探求、竞争”的氛围中茁壮成长,注重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,尽力做到“尊重学生——树立平等意识;帮助学生——树立服务意识;影响学生——树立师表意识;相信学生——树立民主意识”。 我做到了两个字“爱”和 “严”,把“以人为本,用心热爱”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,以理服人,以情感人,从未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,当学生良师益友,建立民主、和谐、新型的师生关系。 “ 严是爱,松是害 ”,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,也不忘对他们严格要求。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,发现了学生的错误,坦诚地和他交流,学生是能够接受的。做到对工作热心、细心、耐心,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方法,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。1995—2006年连续12年担任班主任工作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主任”、“新长征突击手”的光荣称号。

  3、教学方面——寓教于乐,教学相长

  自1989 年从教以来,本人虚心学习,研究教材,能胜任高中历史循环教学,1993—1998年、2001—2005 年连续 10年奋斗在高三历史教学第一线,高考成绩突出。严格执行教学“六认真”,坚持备课写详案,充分发挥教材重、难点,精心设计教法;作业尽量全批全改,并经常采用面批的方式,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,力求作业批改富有实效。在历史教学中,我注重兴趣培养,注重能力训练,注重学法指导,结合学科及学生特点,在 “导”字上下功夫,常采用“启发式”、“探究式”、“实验法”、“对比法”、“问题法”等多种教学方法,与学生合作、交流、商讨,尽可能使学生学得愉快、充实,逐步使他们乐于学习、善于学习,激起学生学习热情,促使学生在巧练巧学中增强能力,培养智力,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。以新的理念、新的标准、新的教法、新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,很好地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融为一体。2001、2002年所带的高三文科班高考本科达线30、34人,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,达线率均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,被市教育局评为“高考综合考评一等奖”,并受到了县政府表彰,为学校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  4、教科研工作——专心教研,以研促教

  本人勤奋好学,工作认真负责,治学严谨,责任心极强,有十八年高中循环教学的实践经验,教学中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,提高课堂效益,追求“学术型教师”的教学境界,把“读书是积累,教书是实践,写书是升华”作为自己的教学人生信条,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。自2001年以来,多次参加省、市、县高中历史优课评比和优秀论文评比,先后荣获市评课选优二等奖,县基本功大赛二等奖,有4篇教学论文在江苏历史学会获奖并发表,主持省、市、县级历史课题研究并结题,多次为市统测命题, 2000 年有 2 篇论文在市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《透析“ 3+X ”高考,浅谈综合能力的培养》《论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》,2002 年参加市历史新教材培训,参加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。2005年被聘为人教社新课程特约研究员,及几个教育研究院特约命题员、高考模拟卷外审员,几大教学网站的历史管理员与稿件审核人。多次参与国家级、省级课题研究,主持县级课题并结题。在市、县历史教研会、新教材培训及其它公开教学活动中,多次被指定为中心发言人、示范课教学的执教者、专业评比的评委。曾在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》、《历史学习》、《考试报》上发表多篇文章,2004—2007参编多部教辅资料有:1、《2006年新高考秘籍·历史第一论总复习》(教师用书、学生用书、作业手册)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,2、《高中优秀教案·历史新课标必修三》南方出版社,3、《高二历史教学与测试·上》苏州大学出版社,4、《人民版高中同步导学练·高中历史必修一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,5、《200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》连云港市教研室编,6、《新课标必修一(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)案例分析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,7、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卷 (历史),8、 2006年新大纲编写的金考卷百校联盟系列特约撰稿人,9、《高中历史重难点解析·新课标》副主编,中国大地出版社,10、《考试报》2004年— 2006年共有 20 多篇稿件被录用,11、《决胜高考·历史分册》(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)、12、2006年《试题调研·历史(第6辑)》(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6年3月版)、13、《中学教材学习讲义·高一历史(人教版)》(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),14、2005-2006年参与《天利 38套卷》编写,及《江苏版38+10的试卷解析》。15、2005年8月参与编写新课标必修三《优秀教案》,南方出版社、16、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·历史》任编委(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、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 )、17、《新课标维同步训练与评价》(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) 编委;18、2006年参与xx县中学历史组编写的《新课标历史教与练》必修一、二、,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书号:ISBN 7-81101-470-X/G·978)。

  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,在教学中基本做到教学和教研并举,以教研促进教学,很好地发挥教研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。多次到xx中学、宿迁中学、淮阴中学、无锡一中、扬州中学、镇江中学、赣榆中学等兄弟单位听课学习,与他们保持长期的联系,研究新课标的最新教法。2001年至2002年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市教研课题《培养中学生创造思维的策略研究》,我自己主持了历史子课题《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》,已于2002年8月结题,并荣获“九五”教育科研县级立项课题二等奖。2003年参与张立峰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《中学历史教学案的研究》。

  5、培养青年教师——新老互助,青蓝帮扶

  任职以来,我主动落实学校开展的“青蓝工程”,先后和青年教师彭富花、荣盘岭、胡方虎等老师结成“帮扶对象”,实施“青蓝工程”,承担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,提高他们教育教学能力,采取共同备课、相互听课评课的形式,一起钻研教材,研究教法,分析探究考纲,摸索新的教法,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。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,不断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。使他们迅速成为优秀的初、高中历史教学骨干,实现“青出于蓝而甚于蓝”的目标,三位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。他们都分别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,都能胜任本学科的循环教学工作。三位老师,业务水平高,责任心强,分别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,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,如荣盘岭老师多年带高三毕业班,成绩突出,2002年我指导他书写学案的教学工作,每次考试,他所任班级成绩特别优秀,他多次获得市教学奖,在2001—2002,2004—2005年度市教育教学视导检查中被评为历史优课,。彭富花老师1990年参加工作,2000 年评为中教一级,多年带高三,2003年我指导她专业上编写试卷的技能,多次联系后,可以命出优秀题目,对于测试具有一定的检测性效果,2000年她荣获了我校第一届青年教师优课大赛高中历史组一等奖,2001年11月她设计的课件《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》在市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展评中,荣获中学文科组三等奖,2005学年度被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。胡方虎老师1989年毕业,我们多次研究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,并对具体教学点进行了探讨,他多年初中毕业班历史,在市里影响很大。我在2004年指导他中考复习应考试题研究中,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并于2005年参与了市中考历史命题工作,多次荣获。

  6、教研获奖情况——多年磨练,成果丰硕

  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2001年以来,我先后被评为2005年度xx县共青团委“新长征突击手年”光荣称号、“xx县先进班集体”、2006年“xx 县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”、等荣誉称号,2003、2004年被评为“优秀班主任”、“十个一工程先进个人”。2004年为“宿迁市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”开设专题讲座《x》,2005年被市教育局评为“宿迁市第四届历史教学能手”,2005年参与了宿迁市高一历史学科期末命题工作。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下来,写了多篇论文,其中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如:2001年《x》、2003年《x》、2004年《x》、2004年《x》,获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奖如,2000年《x》、《x》、《x》,多次参与市历史学科研讨会并发言讲话,;2005年在人教社发表了案例分析《x》一文。成绩仅属于过去,我深知 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所包涵的人身价值追求,今后我将加倍努力,不断进步,使自己的教育生命能更加灿烂辉煌。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,言犹在耳,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光荣,作为一个教育战线的老兵,我知道我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,党在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己经确定,我惟有勇于进取,不断创新,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。总之,在多年多的教学工作中,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,还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艺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。但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,如理论知识不够,论文精品意识不强,电脑知识长进不快等。在今后工作中,我将扬长补短,不断努力。